台灣的漁港,零零總總有239處,由於自然環境條件與漁業發展歷程不同,漁港南北多、東西少、澎湖集密。台灣南部及北部礁岩底質,海岸曲折,距離漁場近,故大小漁港多,大型漁港內漁業的公共設施完備:台灣西部海岸地勢平坦泥沙淤積,東部懸崖斷壁面臨深水之太平洋,適合建港的地點都不多;澎湖歷史上居民以「討海」為生,漁業為人民生活的依靠,因此漁港慮處,形成「漁村漁港」的特殊現象。
台灣四面環海,概括地說,台灣的漁港主要分成三個階段,形成了今天大大小小的漁港共有239個,每個縣市至少有一個以上的漁港。
冷凍魚業
如果是南方澳或前鎮等遠洋漁港,通常都在下午交易,有些量大的漁貨則不直接交易,過磅後冷藏,由大盤商配銷,有些漁港旁就設有冷凍廠,不過一般而言,只有大型的漁港才會有冷凍廠。
台灣及澎湖海域的漁業資源豐富,為早期福建、浙江、廣東沿海漁民的重要作業漁場,台灣海峽夏季颱風遽起,驚濤駭浪,冬季東北季風強勁,波滔洶湧。
各式魚法
漁法自台灣開發至今,包羅萬象,就最普遍使用的漁法來說,可依捕獲的方式粗分為以下幾類:
陷阱法
為原始的捕魚方式,以陷阱式的漁具或以逸待勞的方式捕抓魚類。
定置漁場
因為黑潮流經台灣東部海域,為東部海域帶來豐富的回游性魚群,自日治時期即有構造簡單之畚箕形魚網被漁人固定在沿岸海域, 開口面對洋流, 讓漁群隨著洋流進入網袋裡。當漁群進網,守望在網口的漁人即敲鐘通知岸上,岸上漁人紛紛將船筏划出海岸,至漁場收拉網袋收獲漁獲。
網具類為最被普遍使用的漁法,因為容易操作、需要的人力不多及報酬率高,但是網具若是留在海底,就成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之巢, 目標漁獲不明確也造成大小通吃的漁業資源浪費.包括沿海常見的主要為刺網,刺網依其使用的形狀,可細分為流刺網、底刺網。
基隆原名雞籠,光緒元年(1875) 收基地昌隆之意而改為基隆」
許多人會把梧棲港與台中港混淆,想要買新鮮的漁貨,不知應到哪兒去.其實梧棲港與台中港毗鄰而居,兩個港口共用一條水道,台中港是繁榮的商港,而梧棲港則是熱鬧的漁港。
安平舊稱大員,原為平埔西拉雅族台窩灣(Tayowan)社之住地。安平由北往南共有7個小島,合稱「七鯤鯓」,與台灣本島平行,其間的海域稱為台江內海.1624年,荷蘭人由鹿耳門進入台江,佔據港灣內的「一鯤鯓」(現今的台南市安平區)。
自1908年高雄港開始築港後,大幅提升其港口機能、吞吐量,成為具現代化之港口機能,至1921年,高雄港的輸出量已佔全台輸出量之56.8% ,取代安平港,而且勝過基隆港成為全台第一大港。
蘇澳港闊水深,岩岸地形多岬角,是蘭陽平原上唯一適合建港的港灣。
魚港分類表
漁港類別 設施規模 | 第一類漁港 | 第二類漁港 | 第三類漁港 | 第四類漁港 |
使用範圍 | 全省 | 區域性 | 地方性 |
離島或偏僻地區,轉供漁船臨時作業、停泊避風。 |
泊地面積 | 20萬平方公尺以上 | 10萬平方公尺以上 | 1萬平方公尺以上 | |
泊船數量 | 100噸及300艘以上 | 50噸及200艘以上 | 10噸及50艘以上 | |
陸上設施 | 魚市場、起卸碼頭、加水、加油、加冰、魚貨加工、冷凍、船機修理保養設備齊 | 魚市場、起卸碼頭、加水、加油、加冰、魚貨加工、冷凍、船機修理保養設備齊 | 魚市場、起卸碼頭、加水、加油、加冰、船機修護等、小規模設施 | |
停泊 | 無論颱風或季風均可供漁船避風停泊 | 無論颱風或季風均可供漁船避風停泊 | 無論颱風或季風均可供漁船避風停泊 |
終於作玩啦
留言列表